2025年10月22日,应Miuccia Prada与Miu Miu之邀,Helen Marten构思创作跨学科艺术作品“30场暴风雪”(30 Blizzards.)。作品媒介跨越雕塑、绘画、影像、表演与书写,映射出艺术家实践中的复杂性、思想深度与丰富意涵。2025年10月22日至26日,其将作为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(Art Basel Paris)公共项目官方合作活动,在巴黎耶纳宫(Palais d’Iéna)面向公众开放。
于Helen Marten而言,语言存在于万物之中,亦构成万物本身。在她的艺术实践中,“书写”并非附属行为,而是塑造并维系作品生命力的创造性句法。“30场暴风雪”立足于多重可能——承托古典抒情叙事,汲取语言形质的文法愉悦,融合指令与术语,表达诗意,映照语言中图像的二重性,并由此衍生出所有可行的解读空间。
书写的锋芒,往往萌生于间隙与裂痕,让新的可能生根发芽。正如Rosemarie Waldrop提出的“间隙培育”概念:词语之间的留白处,正是意涵滋长的沃土。受此概念启发,“30场暴风雪”项目展出期间特设两场主题对谈,题为“愉悦图像,愉悦文字”(Pleasure Image, Pleasure Text)。此对谈项目由Helen Marten策划,汇聚杰出学者与作家,将于10月22日在巴黎耶纳宫议会厅举办。
书写成为两场对谈的共同主题:它不仅是媒介,更是串联多元艺术视野与社会立场的纽带。所有讲演者皆将语言视为抵抗固有思维框架与权力桎梏的力量,同时通过政治思辨、人性剖析、隐喻与转译,催生新的语义联结。在这个充斥结构性指令与信息抹除的数字世界中,回归语言、构筑意义的行为,便成为重新发现可能性与自由的路径。
主题对谈(及导览)在线预约,详情请见官网。
愉悦图像,愉悦文字
对谈项目
10月22日,下午3:00和5:30
特定浇灌:间隙培育
在图像与文字之间开辟富有潜力的间隙
对谈嘉宾:Bhanu Kapil / Preti Taneja / Simone White
主持人:Juliet Jacques
10月22日,下午3:00
试想那些源于社会弱势立场的多样声音——性别、阶级、能力;再思忖这些立场所形成的事实认知会如何随个人生活经历而改变。若将诗歌与批判视为对立,不免带有某种乖张意味,但从更广泛的社会角度来看,这种对立往往确实存在。所谓的先验事实常常在权力、资本、影响力或地理环境的作用下,被危险地固化。语言中的恐惧与自由的矛盾关系异常复杂,难以厘清。当它发挥作用时,艺术实践与书写的魅力得以显现——原本的边界开放,以深沉而从容的乐观姿态,让我们重新发现世界的微妙之处。模糊与隐喻是语言赠予我们的珍贵礼物。它们并非刻意“拒绝明晰”,而是持续的语义拼接——不妨称之为语义的跳跃,因其从不设立非此即彼的理解法则。若放弃多维度探求意义,该是何等遗憾。词语构建出形态,使得图像得以显现;这些画面倏忽而来,充满主观色彩。真正的妙趣往往在于停顿的吐纳中,在于边界之间的神秘间隙里,经由浇灌而孕育出新生。当我们的地域、“社群”皆消融于那被数字及其结构性指令所骇然占据的世界时,或许此刻重拾物质性本身就是一种革命——不是暴力地抹除,而是用语言反复铭刻存在的痕迹。
铭文幻影与失落星球:归于尘土的,终将复返
将身体铭刻为语言,或视物质为社会与情感的隐喻
对谈嘉宾:Rachel Allen / Nuar Alsadir / Vanessa Onwuemezi
主持人:Juliet Jacques
10月22日,下午5:30
词语携悲鸣之力而来,既可伤人,亦能蛊惑。它们或如激流奔涌而至,亦似罗网与藩篱,收束意义的碎片。幼时,我们以某种客观采集的方式习得词语,如同将认知世界的片段仔细收进口袋,待到需要对话、宣告或表达情感时,便取出这些绘有图像符号的卡片。掌握语言的多样性,意味着作为思想的运作者,人既能轻盈从容,也需承担千钧之重。思考和重新整理思想是无比珍贵的特权。而知识越丰富,我们越意识到未知的广袤,反之亦然。语言以最炽烈的方式点燃思想,既能带来善意,也会引发危害。这种摆脱束缚的状态尤为珍贵。它为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类另辟蹊径,迎向新的可能性。言语本身无需资本投入,却能以灵动的姿态,构筑起蕴含物质性、阐释力、真诚表达、隐喻体系与情感共振的广袤世界。当然,这并非天真地认为自由表达毫无代价,而是书面文本准许概念自洽的结构空间显现。在这个由信息或暗示构成的图示空间中,潜藏着弦外之音、转译可能、叙事升级与意象拼贴。允准意义有此解或彼解,并非模棱两可,亦非草率或迟疑,而是一种优美且有力的求索——因为意义从未消亡:它始终活跃,充满魔力与可能。我们构建世界模型,懂得光束中浮动的尘埃不过是浩瀚物质世界的又一微观缩影,是内在世界与外部现实的美妙契合。这并非狂妄,而是乐观,或许愉悦才是源始的悸动。
主持人简介
第1天和第2天
Juliet Jacques
Juliet Jacques(1981年生)是常驻伦敦的作家兼电影人,已出版六部著作,包括《变性:回忆录》(Trans: A Memoir,2015年)、《变奏》(Variations,2021年)及《一位女士的画像》(The Woman in the Portrait,2024年)其小说、新闻报道与随笔见诸多家刊物,电影短片作品亦在全球各地展映。她现任教于皇家艺术学院(Royal College of Art)等机构。
嘉宾简介
对谈第1天
Preti Taneja
Preti Taneja所著的小说《年轻的我们》(We That Are Young)荣获2018年英国德斯蒙德·埃利奥特奖(Desmond Elliott Prize)文学首作奖,并入围福里奥文学奖(Folio Prize)、沙克蒂·巴特首作奖(Shakti Bhatt First Book Prize)、意识共和国奖(The Republic of Consciousness Prize)及欧洲世界文学最高荣誉扬·米哈尔斯基奖(Prix Jan Michalski)。该作品正译介为多种语言。其第二部创造性的纪实作品《余波》(Aftermath),以囚禁、恐怖、创伤与悲恸的语言体系写就一部哀悼录。《余波》获得2022年戈登·伯恩奖(Gordon Burn Prize),评语称其“在文学抱负与叙事实践上展现出无畏锋芒”。本书同时入围英国年度图书(British Book of the Year)决选名单,并被《纽约客》(New Yorker)评选为年度佳作。Preti现任纽卡斯尔大学(Newcastle University)世界文学与创意写作教授,2022年因其开创性的实验创新作品摘得颇具声望的菲利普·利弗休姆语言文学奖(Philip Leverhulme Prize i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)。
Bhanu Kapil
Bhanu Kapil著有六部诗集。其与戏剧编剧兼表演艺术家Blue Pieta合著的新作《一场表演的自传》(Autobiography of a Performance)将于10月24日在伦敦奥托咖啡馆(Café Oto)发布。
Simone White
Simone White是常驻纽约的诗人与评论家。她著有五部诗歌与散文集。最新作品《交战》(Warring)即将由杜克大学出版社(Duke University Press)出版,聚焦当代说唱音乐的诗歌伦理效应。其关于当代视觉文化的论述见于《艺术论坛》(Artforum)、《弗里兹》(Frieze)、《缪斯》(Mousse)等杂志。她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(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)英语系副教授兼凯利作家之家(Milton Avery Graduate School of the Arts)教务副主任,同时执教于巴德学院(Bard College)米尔顿·艾弗里艺术研究生院(Milton Avery Graduate School of the Arts)写作系。
对谈第2天
Nuar Alsadir
Nuar Alsadir新近出版的《动物的欢愉:欢笑与复苏之书》(Animal Joy: A Book of Laughter and Resuscitation)(Graywolf Press / Fitzcarraldo Editions出版社)入选《时代周刊》2022年度必读书目与《出版商周刊》(Publishers Weekly)2022年度最佳图书。其另著有两部诗集:《第四人称单数》(Fourth Person Singular)曾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(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)与前瞻诗歌奖(Forward Prize)最佳诗集决选;《影胜于鸟》(More Shadow Than Bird)亦广受赞誉。她目前正为Graywolf Press与Fitzcarraldo Editions出版社撰写关于“倦怠”主题的专著,其中已发表的随笔篇章入选“2025年美国最佳散文集”(The Best American Essays 2025)。Nuar Alsadir为纽约人文研究院(New York Institute for the Humanities)院士,同时担任种族想象研究所(The Racial Imaginary Institute)策展委员会成员。她以精神分析师身份开展私人执业工作,并任教于纽约大学(New York University)创意写作艺术硕士项目。
Vanessa Onwuemezi
Vanessa Onwuemezi现居于伦敦。其作品见于《格兰塔》(Granta)、《弗里兹》、《艺术评论》(Art Review)等文艺杂志。首部短篇小说集《暗色街巷》(Dark Neighbourhood)由Fitzcarraldo Editions出版社于2021年推出,获评《卫报》(Guardian)年度佳作。2023年,她成为罗伯茨艺术驻留研究院(Roberts Institute of Art Residency)首位驻留作家;2024年,她获评巴黎美国图书馆(American Library in Paris)杰出学者。其将于2026年参与DAAD柏林艺术家驻留项目(DAAD Artists-in-Berlin Program)。
Rachael Allen
Rachael Allen是诗集《王国领地》(Kingdomland)与《上帝情结》(God Complex)的作者;两部诗集均由Faber出版社出版。她生于康沃尔郡,现任Fitzcarraldo Editions出版社编辑,兼任玛丽女王大学(Queen Mary University)文学讲师。
文章更新于 2025-10-23 13:10:28
Layla


评论无评论数据!